HTC曾经的辉煌我就不提了,每次有回顾HTC的新闻,总会毫无例外的去回顾HTC的辉煌——Windows Mobile平台的绝对大佬、全球首个安卓手机G1、和苹果三星并列的手机厂……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。
辉煌之后就是下坡路,价格虚高、区别对待、出售ODM代工部门、押宝VR……因为不是重点,所以在我这两句话就回顾完的事情。
在2月份《红米Note9 Pro开箱及初体验》中,我介绍了我选择副机的要求:电池大/待机长,支持GMS,屏幕6.4~7寸,至少90Hz刷新率,快充不是必须,但是是加分项……
本来一开始也没有换掉红米的念头,但是无奈有一次动了买个HTC的念头后,就收不住了,坚持了半个月,最终还是忍不住想买。看来我骨子里还是个肠粉啊,今年是我当肠粉的第10年,整一个也不错。
随后就是选择,HTC U20和HTC Desire 21 Pro 5G(简称D21P)两个,两者参数相差不大,U20的骁龙765G肯定是高于D21P的骁龙690的,都支持SA&NSA组网的5G,官方价U20远高于D21P,但是在淘宝上U20已经比D21P便宜几百了,不过D21P的屏幕支持90Hz刷新率,也比U20多支持几个频段。后置镜头除了布局不同,参数是一致的,U20前置为3200W像素,D21P为1600W像素,都是安卓10,但已经和Sense无关了。
最终还是选择了90Hz屏幕的Desire 21 Pro,另一方面也是想试试骁龙690。
因为HTC早已退出大陆市场,因此这机子买的是台湾版。
上次用HTC还是2017年的U11+,当时HTC还是扁扁的圆角包装盒,现在这种方盒和其他牌子没有太大差距了。
背面依旧是列了基本配置,这点仍然是HTC的风格。
打开盒子之后就是手机,不出意外,出场没有附带贴膜,也没有手机壳,幸亏淘宝还有几家卖这机型的贴膜和手机壳的。
所有配件,仍然送耳机,送的也是Type-C的耳机,充电头也没有了以前HTC的外观,取卡针上也没有HTC的Logo了。
手机正面。
手机背面,也是个指纹收集器。
官网写着手机厚度9.4mm,但是比较起来和9mm的红米Note9 Pro差不多。
同红米Note9 Pro,亦是侧边指纹。
开机音乐还在,满满的HTC风格。
这个欢迎屏幕还是以前HTC Sense的感觉。
红米Note9 Pro(5G)和D21P(右)的厚度对比,看起来9mm的红米比9.4mm的D21P还要厚,迷之参数。
正面,可以看出,HTC的额头、下吧和边框还是比红米要略粗一些,毕竟这价位的HTC放在其他品牌,定位就只是千元机。
跑分,大概能看出骁龙690的定位,总分还没到30万,但是最迷的是跑分过程中温度不仅没上升,反而还下降了0.3℃,电量仅用了2%,这个还需要研究一下,这也太冷静了。
作为HTC Desire系列的第一部5G手机,在2000-3000这个价位中显然是不够格的,对于国内市场,这个配置在1000-1500区间内比较合适,而且还是竞争力中等的那种。
屏幕为6.7寸2400×1080、90Hz,这个算是主流,骁龙690定位中低端,8GB+128GB存储组合,扩展卡仍然是HTC一贯的风格——支持MicroSDXC(最高2TB),安卓10,不知道升级11有没有希望。
9.4mm厚度,205g的重量,4800万像素主摄像头+3个凑数摄像头,前置1600万像素摄像头,支持北斗导航,5000mAh电池,QC4.0+(万年18W)快充。
台版机器,内置GMS,但比较可惜的是,Sense已经没有了,只有极少数组件还保留着HTC的风格:HTC时钟插件、天气。其他包括通讯录、桌面、短信、邮件等已经改用原生的了,Google Play商店中的大部分HTC组件也都不能装。非常可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