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进宫!第三台acer老笔记本拆机换U
这次要升级CPU的笔记本仍然是acer宏碁,根据已有配置和宏碁以前的命名规则,猜测型号为Aspire 5552G N662G32Mn,上市至今整11年。
手头这台当时整体定位中端偏低,是VISION Premium平台(VISION的第二档,笔记本VISION平台向上还有一档VISION Ultimate),CPU是45nm双核心的PhenomII(羿龙2)N660,内存标配2GB升4GB,硬盘为西数320GB硬盘,显卡AMD Mobility Radeon HD6470 512MB入门独显。CPU性能相比双核心的AthlonII(速龙2)稍强。
这套配置带一带Windows XP显然没有任何问题,对于Windows 7来说略有吃力,更何况还要运行软件,所以升级CPU是重中之重。好在AMD这一平台很给力,双核速龙2、2/3/4核羿龙2的各种CPU型号可以来回倒腾,只要笔记本出厂配置是35W TDP的型号,且笔记本散热能压住。如同给acer Aspire 6530G升级到PUMA平台最强U一样,这次也给它升级到VISION平台的最强U——羿龙2四核N970,这个比PUMA平台的CPU要好买。
笔记本内部是双通道4GB内存,4GB容量也很尴尬,运行32位系统,无法完整使用4GB内存(有700多MB无法使用),运行64位系统,日常内存占用比32位系统高将近1GB,一来一回几乎打平,都不划算,因此升级内存势在必行。硬盘本身是320GB机械硬盘,Win7对机械硬盘还是比较友好的,但手头有一个128GB杂牌SSD,不用也是浪费,而且这台电脑也用不到320GB的硬盘,因此换成了固态。以后若是不够用了,把光驱拆了装硬盘便是。
来一张本次的全家福。
鲁大师5的CPU分数只有可怜的19300分,作为对比,上一次我给6530G更换的炫龙64×2 Ultra RM-87为14332。显卡性能4008,当代定位入门的移动版HD6470性能竟然略高于当代定位中高端的移动版HD3650的分数(3636)。
65nm的AMD笔记本发热量高的离谱,45nm表现就好很多。要换掉的CPU参数:3.0GHz主频(不支持睿频),2核心2线程,HT总线1800MHz,256KB一级缓存和总共2MB的二级缓存,不同于桌面端的型号,移动端阉割了三级缓存,因此双核羿龙2只是二级缓存比速龙2大一倍而已,性能没有拉开太大差距。
AMD在APU之前的VISION平台一共有4个定位:入门级VISION,主流性能级VISION Premium,高性能级VISION Ultimate和极致性能的VISION Black。
如果我晚上一年大学,我买的就会是这个平台而不是65nm的PUMA平台:因为当时正处于更新换代之际,旧平台性能更强但功耗发热高,新平台还没出几个型号,性能都是入门级。
因此对我来说,VISION平台的速龙2、羿龙2、炫龙2对我来说十分陌生,甚至当时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,后来在海鲜市场上发现这些型号的保有量很大,我还非常吃惊:我一直以为这个平台是小众的存在。
CPU-Z的理论分数更是惨不忍睹,现在我都没办法找到可对比的性能相近的型号。我在跑分网站上找到的最低分是Core i3 4004U,一个低压的2核心4线程处理器,单线程分数为148,单核心性能就几乎达到这处理器总性能的2倍。
而GPU芯片在主板上无法更换,当时要是找一台HD6650M的就好了。
这个键盘当时好像是叫做巧克力键盘。
VISION Premium的贴纸,前几天拆了一台坏的联想IdeaPad,是VISION Ultimate。
D面:顶部为电池,左上的有个仓位但是内部是空的,更换硬盘盒内存则在底部的区域。
电池容量为48Wh。
如果只是升级内存和硬盘,只拆掉这两个螺丝即可。
除了内存和硬盘,还可以更换无线网卡。
硬盘是西数蓝盘,金士顿内存是后来配的。
机械硬盘是9mm厚,这个固态硬盘是7mm后,固定到硬盘架后有明显的缝隙。
拧下靠近中间的螺丝,即可拆下光驱。
不需要的光驱可以留着,笔记本的光驱几乎都通用。
无线网卡,够用即可。
背部螺丝拆完后,还不能拆下后盖,回到C面沿着键盘顶部的卡点把键盘撬出来,注意键盘底部的排线,不要拽断了。
排线很短,取出键盘后要小心观察并拔出排线接头。
拿走键盘即可看到被键盘挡住的几颗螺丝。
螺丝取出后还要断开4个排线(分别是左侧中部的电源键控制线、左上角风扇右侧的显示器连接线、顶部中间的功放和底部靠右的触摸板排线)才能分离C、D面,主板是固定到D面的。可以看到,目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并没有CPU,因此要更换CPU,还需要进一步将主板拆下来才能看到背面。
首先注意拆下D面底部的无线网卡,两条线可以直接拔下,再拧下螺丝即可拆掉无线网卡。
之后将C面主板上所有固定的螺丝拧下(主板右侧从中间到最低的5颗螺丝),拆掉主板这一面剩余的3个排线(右上角一个,麦克风,右下角两个,分别是USB和读卡器)后可以将主板取下,注意背面还有主板的供电线,因此动作不要太粗鲁。
翻转主板后,终于可以看到CPU了。注意铜管经过的区域有6颗被编号的螺丝,拆的时候按序号从大到小的顺序取下螺丝,时间长了硅脂可能会粘到芯片上,因此可能需要掰一下。取下风扇前注意风扇下方有个电源线连在主板上。
将硅脂擦干净,最上方的横着的芯片为GPU芯片,左侧上方斜着的是芯片组,下方两个并列的黑色矩形是显存,两颗256MB颗粒组成512MB显存,可以看到左侧有两个横向的(V10、V12)是空的,是给1GB显存的型号预留的另外两个256MB显存颗粒的位置。底部是南桥芯片,而右侧反着的,是处理器,羿龙2 N660的真面目。
羿龙2的全家福,羿龙2双核、三核、四核的处理器就各有一颗啦。
拧下来的所有螺丝,因为怕忘了就按照拆的位置摆放。
换上新U,准备抹硅脂。
需要抹硅脂的地方是CPU核心、GPU核心和芯片组核心,显存颗粒和南桥虽然也在散热器铜管的范围内但不需要抹硅脂。同时,硅脂适量抹均匀即可,并非越多越好。
接下来是按拆的逆向顺序装回去。
完整装好前,先进BIOS查看更换的CPU、内存和硬盘是否已被正确识别出。CPU升级成为了四核心,虽然主频下降到2.2GHz了,但CPU核心数多了一倍。
CPU-Z检测到的参数:电压竟然比N660还低;主频2.2GHz,不支持睿频,HT总线1800MHz,因为核心数翻倍,因此一级缓存翻倍为512KB,二级缓存仍然为2MB。
通过跑分发现,虽然主频降低了,但是单核心性能有了不小的提升,多线程分数更是翻了一倍多,达到171.2,增加值和理论参数的提升不符。羿龙2四核N970的综合性能和初代Core i5 520M相当。
鲁大师分数为23593,相比19300提高了22%。
以后有机会,还可以换上三核羿龙试试性能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